平邑县科技局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优质企业培育为重点,持续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聚焦主动性,能担当“激发活力”
通过加大宣传、优化流程、提升时效、强化保障等举措全力以赴解决企业科技发展方面的堵点、痛点、难点。一是强化政策宣传,确保落地见效。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制定了《平邑县实施发展翅膀工程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联合市场监管局、县金融办举办了全县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参会银行12家,参会企业46家,从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贷款等多角度向企业宣传科技金融政策。二是线上结合线下,创新调研方式。为了解企业科技创新情况,制作发布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调查问卷》小程序,通过微信面向全县企业发布,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参与调研。联合发改局、教体局、工信局等多个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积极向企业宣传科技创新和评价工作有关政策,全方位、多角度解答企业疑惑。三是提前深挖谋划,做到精准发力。深入企业调研摸底,多领域、多层次挖掘科技成果项目,储备科技含量高、贴合政策紧的项目纳入申报储备库,厚植成果培育的项目沃土。积极宣传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政策、新要求,帮助企业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逻辑,从申报材料整体框架构建到专利论文等细节全程辅导企业,提高成果奖项申报质量。做好科技转化成果工作,直接提升高企认定成功率。
二、聚焦创新性,优服务“一路生花”
企业研发投入是提高创新性得分的关键,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政府扶持、科技赋能。一是“真金白银”促研发。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工作群、实地上门等多种方式,向企业及时推送、解读高企奖补、政策兑现等惠企信息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全县共上报研发投入12.67亿元,占比4.03%,排名第7;增幅0.91%,排名第3;对市占比增幅贡献度6.41%,排名第6。帮助企业申请到位无偿研发资金760余万元。申请省创新券补贴6万元。二是“精准滴灌”搞创新。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智力支撑作用,精心做好科技创新与校城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组织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9项,省级人才工程项目7项。目前中农天泰引进的丁照华博士申报的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已获批,扶持资金150万元。协助企业引进外国专家a类1人,b类1人,待审核a类人选2人。组织11个人才团队参加了市创业大赛,中平药业从济南大学引进的周洁教授获市科技创新人才平台类奖项。三是“推心置腹”提信心。构建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把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后备高企的培育基础,形成培育后备高企的强大梯队,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源头培育,激发企业申报热情。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69家,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0家。拿出最大的诚意和决心,努力打造政策优、成本低、服务好、办事快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储备。
三、聚焦联动性,促合作“聚木成林”
切实发挥统筹协调机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体系。一是校企联动,实现平台建设多点开花。引导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深化科技型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在巩固县内企业与北京农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基础上,拓宽合作范围和领域,开展精准对接活动,积极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中农天泰联合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共同申报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晟银药业院士工作站完成备案,我县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实现“双零”突破。组织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申报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1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1家。二是多措并举,认真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认真组织开展县内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上半年,我县共认定技术合同成交额8.2亿元。举办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8次,对接高校19家,服务企业52家,签订合作协议22项。三是协同融合,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鼓励银行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用好科技成果转化贷、“人才贷“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政策,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支撑。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县科技局而言,如何帮助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一道必须回答好的“必答题”,更是一道争分夺秒的“抢答题”。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和发展状况的动态监测,分层分类提供精细化、个性化跟踪指导服务,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答好服务企业这份答卷。